2023年最有可能向“实”发展


2023年最有可能向“实”发展

未来会发生什么? 科技会给未来最确定的答案。 哪些技术正在塑造数字世界的新兴技术趋势? 我们应该为哪些最重要的趋势做好准备? 《科技周刊》记者根据《自然》2023年重大科学事件和《福布斯》2023年科技的预测,梳理出2023年最有可能发展成“真实”的颠覆性技术趋势趋势。 2023年,多个新的“宇宙之眼”有望开启,6G技术发展将进入快车道,部分虚拟世界将成为现实,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的连接更加快速……

视觉中国地图

趋势一:

人工智能更“人”

2023年,人工智能将进一步渗透到人们的各种生活场景中,人机协作将更加紧密。 人工智能让机器更容易实现自动化,从而有效缓解劳动力短缺和供应链问题。 预计明年人工智能的核心增长逻辑将向下游高质量增长需求蔓延科技,比如新能源领域的快速发展,将拉动相关智能视觉检测设备的需求。 此外,人工智能技术国产化替代步伐将进一步加快,制造业智能化替代需求更加强烈。

2022年8月,小米发布全栈自研人形仿生机器人,通过机械关节模块和全身控制算法实现双足运动和姿态平衡,通过音频、视觉算法提供情感感知和空间3D虚拟重建能力和模块。 . 小米总裁王翔表示,人形机器人未来的发展和应用潜力巨大,未来小米将继续对该品类及周边产业进行投资。

近日,36氪江苏统计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库发布了最新数据。 截至2022年12月5日,江苏省拥有工业机器人企业28866家,居全国首位。 省科技厅等部门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70余项,安排经费3.3亿元,吸引社会投资10余亿元。 在《2021-2022年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中,南京和苏州分列中国人工智能城市榜单第四和第六位。 目前,江苏拥有人工智能核心企业1000多家,带动相关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

趋势二:

元界开发

2023年将是元界未来十年发展方向的“指引之年”。 消费端,备受关注的苹果虚拟现实头戴显示设备正在加紧研发科技,据悉将于2023年推出首款AR/VR头戴显示产品,三星也计划发布新一代2023 年面向开发人员的 XR 设备。

我国元界的发展从政策端到产业端都在积极探索。 10月28日,产业元界协同发展组织在北京成立,并发布了《产业元界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方案》显示,通过三年攻坚,围绕产业元宇宙的技术储备、标准制定、应用培育和生态建设,通过创新能力提升等四项行动,实现三个100:形成100个可复制提供应用推广标准模板; 打造100个工业元界标杆应用,提供元界在工业领域的高层次示范; 建设100个赋能创新中心,推动建设一批“产业元界+垂直行业”的产业元界开放平台。

今年,《昆山元界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发布。 计划到2025年,元界相关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建成典型应用场景项目15个以上,培育具有国际知名度的项目5个以上。 竞争力领先企业,元界100多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无锡还提出打造国内元界生态产业示范区,发布“沃莱坞元界世界”项目,主要依托数字影视IP进行内容开发,开启“元界+数字影视”创新应用,开创示范场景新局面。

趋势三:

基因编辑疗法有望迎来新突破

2022年,据《麻省理工科技评论》网站报道,一名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在新西兰接受了一项基因编辑临床试验,目的是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预防心脏病。 本次临床试验是利用基因编辑技术预防心脏病的新探索。 如果此次试验成功,基因编辑技术或将广泛应用于常见病的预防,预计试验结果将于2023年公布。

2023年最有可能向“实”发展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京都大学基金会正准备从明年 3 月开始提供用于医疗用途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 细胞),以降低排异反应的风险。 最终目标是储备适合100%日本人口和95%世界人口的细胞,可用于疾病治疗。

近年来,国内也涌现出一批致力于先进基因编辑疗法研发的公司,包括邦药生物、瑞丰生物、银正基因、本道基因、汇达基因、瑞正基因、正旭生物等10多家公司. 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独特的基因编辑系统。 公开资料显示,其中大部分已部署用于体内基因编辑疗法的开发。

近日,江苏新亚基因完成数千万美元A轮融资,推进基于碱基编辑技术的基因治疗管线研发。 公司首个产品适应症为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MD)系列基因突变疾病。 公开资料显示,公司的TAM碱基编辑技术已高效恢复患者iPSC细胞中抗肌萎缩蛋白的表达,并在DMD小鼠身上显示出良好疗效。

趋势四:

量子技术“多点开花”

2022 年 10 月,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那些利用光子纠缠实验验证量子力学违反贝尔不等式并开创量子信息科学的科学家。 诺贝尔物理学奖将“量子信息科学”这一前沿科学领域推向了更广泛的受众。 2023年,美国、英国、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将投入大量资金发展量子计算技术。 据俄新社报道,俄罗斯政府将在 2023 年和 2024 年向国有的俄罗斯铁路公司拨款 6940 万美元,用于扩大其量子通信网络。 作为其数字经济框架的一部分,政府计划在 2021 年至 2024 年间向俄罗斯铁路总计投资 1.449 亿美元,用于开发量子通信网络。

在量子精密测量方面,中国空间站新增了“太空最准钟”——冷原子光钟。 随着梦天实验舱的发射,这是世界上第一个飞入太空群的冷原子钟,所有模块都是中国制造的。 蒙恬实验舱搭载的氢原子钟、铷原子钟和光钟将组成空冷原子钟群,形成空间频率稳定性和精度最高的时频系统。 精度非常高,百万年误差只有一秒。 .

2023年最有可能向“实”发展

近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所、量子科技长三角产业创新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三方将共建量子信息技术联合创新实验室,共同推动量子网络技术和量子技术的发展。 和产业创新发展。 通过此次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未来三方将共同围绕量子技术与信息科学在互联网基础资源领域的创新应用与产业创新开展深入合作,力争在关键技术、联合创新实验和产业协同应用。 取得了突破。

趋势五:

明年有望开放数个新“宇宙之眼”

2023年,我们有望看到更多“宇宙之眼”捕捉到的探测成果。 其中,欧洲航天局(ESA)正在研制的欧几里德太空望远镜计划绕太阳运行6年,并拍摄照片以创建宇宙的3D地图。 该望远镜计划于2023年发射升空。智利的维拉鲁宾天文台将于2023年7月开始拍摄图像。该望远镜采用特殊的三镜面设计,相机包含超过30亿像素的固态探测器,将能够在短短三个晚上扫描整个南方天空。

2022年5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郝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计划明年发射我国第一台大型空间巡天望远镜,开展广域天文观测。巡天观测,将用于宇宙结构形成演化、暗物质、暗能量、系外行星和太阳系天体等前沿科学研究,有望取得多项重大创新成果。 运行后,该望远镜将成为太空中最大的照相机。

12月13日,我国太阳综合探测卫星“夸父一号”首批科学影像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本次发布公布了自2022年10月9日“夸父一号”成功发射以来,“夸父一号”三个有效载荷在轨运行两个月期间获得的多幅太阳科学观测图像。 观测成果实现多项国内外第一,在轨验证了“夸父一号”三大载荷的观测能力和先进性。 明年,“夸父一号”将按照既定计划继续开展并完成在轨试验,尽快进入在轨科学运行阶段。 同时,“夸父一号”将充分发挥三种有效载荷联合观测的特点,加强国内外合作和数据开放共享,实现“一次磁暴、两次风暴”的科学目标。尽快观测到第25个太阳活动周期的高峰年。 和研究做出重要的中国贡献。

趋势六:

按下“加速键”进入太空

2023年,人类“进入”太空按下加速键,各国紧锣密鼓地谋划未来的太空探索计划。 据韩媒报道,韩国总统尹锡裕公布了“未来太空经济路线图”,并表示将成立“太空航空厅”,打造韩国自己的太空机构。 并计划到2032年成功登陆月球,到2045年自主实现登陆火星。

12月11日,日本首个商用月球着陆器“白兔-R”(-R M1)搭载猎鹰9号火箭成功部署。 它将沿着低能轨道飞向月球,约5个月后将尝试在月球正面东北象限冷海区的阿特拉斯陨石坑软着陆。 此外,印度空间研究组织的第三次探月任务“月船三号”也将于2023年中在月球南极附近着陆。

明年,我们期待看到一群亿万富翁、音乐制作人、摄影师、专业演员等登上宇宙飞船,绕月飞行。 近日,Start Today, Inc.首席执行官前泽友作公布了8名船员和2名后备船员的“计划”名单。 ”()。8名机组人员将与前泽友作一起绕月飞行约7天,然后返回地球。此外,明年4月,欧洲航天局(ESA)将启动木星冰月探测器(JUICE)任务,旨在研究这颗气态巨行星及其三颗卫星的环境。

趋势七:

清洁能源供给持续扩大

近日,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心副主任陶烨指出,提升2023年及以后的能源供应能力,要推动非化石能源发展能源和化石能源的清洁利用。 加快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继续扩大清洁能源供给,抓好风、光、水、核等清洁能源供应体系建设。 同时,充分发挥煤炭和煤电对推动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的支撑作用。

2023年,我国将继续优化发展方式,大规模发展可再生能源。 大力推进“三北”地区风电、光伏发电基地建设,积极推进中东东南地区风电、光伏分布式发展,促进水电一体化发展西南地区综合基地建设,积极推进东部沿海地区海上风电发展。 风电集群发展。

近日,江苏天合光能宣布新一代至尊N型组件将于2022年底实现量产。到明年一季度,天合光能将释放1000万千瓦以上N型组件产能容量; 到2023年底,天合光能N型组件产能将达到3000万千瓦。 在《江苏省可再生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中,“十四五”期间设定的目标是海上风电装机容量达到1500万千瓦。

趋势八:

6G技术发展进入快车道

经过五代人的发展,移动通信技术引发了社会生活的深刻变革。 已经进入5G-A阶段,正在向6G演进。 与5G相比,6G的性能在各方面都有所提升,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 全球国际组织纷纷展开6G相关研究工作。 预计2023年底的世界无线电通信大会将讨论6G频谱需求,2027年底的WRC将完成6G频谱分配。 目前,中国、美国、日本、韩国和欧洲多个国家相继制定了6G技术发展目标,以推动移动通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未来,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工业、智慧农业等重大应用,都需要广泛部署的大规模传感设备提供海量环境和状态信息的支持。

2022年初,紫金山实验室发布了6G核心技术创新成果。 这一核心技术,其庞大的频谱资源可支持1Tbps的通信速率,比5G高出10到100倍,打破全球最高实时无线通信传输记录,可满足全息和“元界”通信等新应用需求.

紫金山网络通信与安全实验室副主任、首席科学家、东南大学教授游小虎预测,到2030年,移动通信系统的容量将扩大到目前的100倍甚至更多。 因此,游小虎认为,6G的目标是大幅提升传输速率,在更高频段探索新一代传输系统,尤其是6G移动中心系统——这被游小虎比作“王冠” 6G的明珠”。 珍珠”。

在6G国际赛道上,游小虎团队率先取得突破。 今年年初,游小虎团队在全球率先发布了100Gb/s(比特每秒)至200Gb/s的太赫兹无线传输系统,创造了世界无线通信传输最高纪录。 下一阶段,游小虎团队将努力将传输速率提升至/s,以满足6G发展的需求。

新华日报路口记者 程小林 蔡书文 张轩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共1条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