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单边,流量故事早晚要讲完,没


如果你赌一边,交通故事迟早会完蛋。 没有服务支持,是不会长久的。

美团财报公布后,股价暴跌; 拼多多财报公布后,当天股价暴跌。 看似不错的财报,让资本市场纷纷用脚投票,纷纷出逃。 这是因为他们都患上了一种“病”,那就是——交通。

美团流量开始枯竭,转而收割商家。 2018年四季度,外卖点数开始全面增加,导致四季度交易金额、平均交易金额、收入增速均低于全年增速。

如果说2018年美团和滴滴打起来,那只是大众提升各自知名度的舞台。 那么在2019年,我们将面临与阿里直接竞争的局面。 饿了么和飞猪将加大对美团外卖和酒店业务流量的争夺。 不少野蛮生长的到家生鲜商家也将开始转化外卖客户。 食材和半成品在短时间内做出来,会吃掉很多外卖到家的场景商家。

拼多多2016年新用户获取成本为10元/人。

拼多多2017年新用户获取成本为17元/人。

拼多多2018年新用户获取成本为102元/人。

其中,2018年第四季度新用户获取成本飙升至143元/人。

以拼多多的势头,获客成本逼近京东、淘宝已经是倒计时的事情。

以拼多多现在的体量,流量巨头腾讯养不起,根本养不活。 山寨品牌拼多多更受欢迎,京东和阿里也不想让拼多多做大。 如果说阿里和京东忙于厮杀,无暇顾及拼多多,那么拼多多目前的体量不容竞争对手忽视,在幕后暗中成长的历史终将落下帷幕。

流量垄断、涨价、引流面被收割

国内PC端流量基本集中在腾讯、阿里、百度等手中,移动端流量集中在微信、今日头条等,垄断格局已经形成。 近两年出现的短视频流量洼地基本被填补。 总流量已经消耗殆尽,流量的稀缺性顿时凸显,流量价格上涨。

本来,阿里和京东已经觉得市场上很难再出现新的挑战者,于是从引流的数量转向引流的质量,开启了消费升级的美好之路。

在应用场景方面,美团通过外卖拉开差距,开设线下门店美团小享吸引流量。 拼多多在垂直领域深入中老年客户,开辟了五环外的新天地。 两人重新开辟出不同领域的战场,将原本已经开始凝固的格局和空间打开。

美团上市后,进一步受到资本的牵制。 原本收购超市、快速布局小象的承诺并不顺利,不得不转向收割现有商户向资本报到。 收割会引发商家反弹。 如果美团不能证明自己能持续带来流量和交易,上行空间就会受阻。

拼多多依赖腾讯廉价获客的时代已经结束。 143元的获客成本肯定是站不住脚的,成本上升和价格低的矛盾面临升级。 如果拼多多不能控制获客成本,那么商家就会被收割,商家就会回头; 如果他们自己承担,京城会很不高兴。

服务引流能否突破?

如果所有流量都从外部购买,将进一步推高流量市场价格。 流量市场最严重的问题是注水和低质量流量。 平台为了获得更多的流量进行销售,通常喜欢通过洗稿来骗取点击率。 这种流量没有转化率,买了就是垃圾。 未来,外购流量的成本只会更多。

如果不采用外购,就需要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把自己变成流量的来源。 使用线下语言是靠服务取胜,避免过度依赖活动引流。

以前线上流量有很多可以随意转换的红利。 几乎所有的线上公司都讲究速度,流量先到先得,先到先得,成就了很多公司的成功。 但在经历了过度捕捞之后,也造成了流量的快速枯竭。

京东、阿里也看到了这种现象,但通过转型服务变现周期太长,成本高,落地难,难以持续输出。 因此,过去的优质服务很难成为主流。 市场一直关注流量的加速变现,而不是流量的质量。

尤其是对于初创企业来说,手头仅有的资金是应该用来购买流量并立即转化,还是应该通过树立服务形象,让水流缓缓流出? 我相信大多数创业公司都是先生存下来,然后再融资,这是唯一的选择。 吃不饱怎么想得起服务这么奢侈。

线下企业讲究服务,是因为他们已经有了一个基本的市场,必须想方设法保证自己不输。 线上创业没有基础市场,能抢多少就抢多少,抢了就必须马上转型才能生存。 就像过去,北方民族南下时,经常被劫掠。 他们哪有什么好治理的,除非他们把一切都拿下了,才发现自己还得这样运作。 耶律德光侵略中原时很轻松,但他只知道到处掠夺,从不安抚百姓。 直到战败,他才后悔没有静下心来好好治理。

盒马鲜生、美团小享等线上下沉企业常被诟病,但他们明显流露出抢客欲,也喜欢挑选优质客户吃饭。 这种打法是面对面的,硬碰硬的,线下流量很容易直接被吸走,和之前的空对地打法完全不同。 线下零售如果不马上筑起护城河,流量会逐渐被分流,以后想要拉回来就需要更多的努力,效果也未必好。

过去,线下零售流量是一个大杂烩,动不动就是客户,不管引来的流量是否与公司匹配。 有时候一场活动过后,看似人多,但匹配度不高。 消费者反映没东西买,商家反映引来的流量只是逛,不是买。 流量浪费严重,企业完全不清楚自己服务的客户群是什么。

大悦城喜欢女学生; 富士康旁边拼多多引流,一定有厂妹生意; 太古以有钱人为中心,有钱女人到哪里,哪里就有太古。 现在除了小城镇,所有客户的定位都在哪里。

客户分类的临界点已经到来,要服务好一个客户群并不容易。 想要吃遍大大小小,就必须继续细分系列和目标渗透。 无论是线上阿里、拼多多,还是线下实体,重新聚焦核心客群,找准自己的定位,解决消费痛点,在特定客群中建立影响力。

线下零售服务有一个痛点,就是没人知道你能提供什么服务。 除了庞东莱的名声,有谁知道凯德、万达、大悦城能提供什么服务? 说实话,我不知道这些公司能提供什么服务,虽然他们经常说服务。

服务变现拼多多引流,需要运营、包装、推广,不然谁知道你有什么服务。 别人不知道你有什么服务,让员工整天唱歌跳舞喊口号有什么用。 你不能让客户去前台问,你能提供什么服务?

一个企业要想真正能够提供各种服务,就必须找到到达消费者的最佳路径,这样服务才能得到有效的转化。 当客户感受到诚意,就会产生粘性,优质服务的引流可能会冲击低质量流量的引流模式,从而实现优胜劣汰。

低质量流量变现困难,引流成本上升与变现之间的矛盾将逐渐激化。 很多公司不能稀释,直接导致倒闭。 优质服务的转型周期不能缩短,成本不能降低,企业还是难以为继。

现阶段,无论是线上企业还是线下企业,都很难摆脱对流量的依赖。 虽然质量不高,但一旦流量下降,KPI达不到标准,商家就不会安心,投资人也坐不住了。 明知道流量质量不高,还是照做了。 如果你赌一边,交通故事迟早会完蛋。 没有服务支持,是不会长久的。 在过渡阶段,我们需要用一颗心和两只手做好准备。

本账号致力于好文章的推广,内容仅供学习交流,文章中观点保持中立。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共1条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